introduction
前不久,全国多个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血荒”,很多医院临床用血紧张,大量择期手术被迫推迟,病人需要自筹血源,患者安全受到威胁……告急的声音也一再出现在媒体上。除了电视节目反复宣讲献血对人体没有危害等知识之外,各地也积极组织公务员、大学生和职工自愿无偿献血,卫生部长陈竺也率先垂范,挽袖献血。不过几天的工夫,血荒的局面就得到了缓解,如北京的采血量很快创下年度新高,昆明的血液存量到达库存上限。医疗系统和等血做手术的病人暂时松了一口气。
血液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拯救生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从“贫血”到血量充足,医学用血的供需局面转化如此之快,其实是值得思考的。北京、昆明等地在很短的时间里由“面黄肌瘦”变得“面色红润”起来,一方面说明社会组织能力很强、广大市民无偿献血的觉悟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的“先天性”缺血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严重。针对这两点原因,我更倾向于前者,它才是迅速解决社会“贫血”的根本所在!
自1948年领先红十字会向世界各国提出要求“医疗用血要采取无偿献血和免费用血”至今,我国会同世界上其他多个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仔细思量,无偿献血是一种奉献,一种责任,也就意味着一种勇气!而这种奉献、责任和勇气则是基于国民教育的普及、公民素质的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优选体现!于是,社会上就会频频出现类似“献血哥”这样的个人、天伦医院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他们自动自发地参与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用无声的爱心留给广大市民无尽的感动!
其实,天伦医院“献血哥”事件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感动,还有震撼:作为这个时代的一根道德标杆,他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道德高度,还是一种公民意识!我们应以天伦医院“献血哥”为学习榜样,乐于奉献,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孟老夫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对国人道德和公民意识的期许。聚沙可以成塔,滴水可以汇成大河,彼此传递的爱心也必将使社会充满更多和谐。事实上,天伦医院“献血哥”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公民意思,因为他们体会到,从本质上讲,生命的美丽就在于奉献与付出。